2018年10月17日、18日,山东大学第三届齐鲁青年科技论坛——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分论坛在千佛山校区东配楼四层报告厅如期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志远博士、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超算应用专家张景超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马萨诸塞州总院研究员秦宁博士、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杨家跃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刘鑫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王旭江博士为大家做主题讲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领导、学科负责人、青年老师、研究生参加本次论坛,由刘林华院长致欢迎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志远博士先为大家作了题为《面向医疗健康的生物界面技术——交叉学科的研究经验汇报》的报告,刘志远博士就生命过程的理解、多学科交叉的必然性、生物界面传感技术的初级尝试三个方面展开报告,详细介绍了柔性可拉伸电极及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柔性可拉伸导电的贵金属薄膜技术以及该技术在柔性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刘志远博士分享了交叉学科的研究经验,讲述了科研人的社会分工、“打工式科研”以及交叉学科研究的注意事项。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超算应用专家张景超博士为大家做了题为《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of Interfacial Thermal ResistancebetweenGraphene and Hexagonal Boron Nitride》的报告。张景超博士参与过引力波探测、强子对撞机等多个顶尖科研项目。张景超博士就对超级计算机的介绍、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展开报告,然后介绍通过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界面热阻的高通量计算获得的研究数据探索了四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该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出了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之间的界面热阻。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马萨诸塞州总院研究员秦宁博士为大家做了题为《Microscale Studies on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of Dense Carbon Dioxide Segments in Water》的报告,秦宁博士就研究背景、实验系统的搭建与优化、实验研究过程、实验总结展开报告,最后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乐趣。秦宁博士分别对在T型微通道处液体CO2-水基液体-液体流动、在微型直管中液体CO2和超临界CO2液滴流进行实验研究做了详细介绍,通过数据和图表细致地展示出水中致密CO2链段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的微尺度研究结果。
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杨家跃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Nanoscale thermal transport by first-principles》的报告。杨家跃教授研究领域为高温热辐射物性量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微纳尺度传热第一性原理研究以及高性能热电和太阳能光伏材料的结构预测与顶层设计。此次他详细介绍了微纳尺度传热第一性原理方面的有关研究。
英国诺丁汉大学刘鑫博士为大家做了题为《功能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烟气CO2分离方面应用》的报告,刘鑫博士就功能碳材料在CO2吸附与分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对材料性质调控设计合成适用于不同条件的碳基CO2吸附剂展开详细报告。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王旭江博士为大家做了题为《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ean Premixed Turbulent Flames at High Karlovitz Numbers under Elevated Pressures》的报告,王旭江博士从生物质衍生碳材料、与能源相关的多孔碳材料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报告。王旭江博士介绍到在临界条件下了解稀薄预混燃烧基本特性的重要性,然后详细讲解了运用直接数值模拟法对湍流反应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在不同Karlovitz数、压力和当量比下稀薄预混H2/空气火焰的直接数值模拟,定性分析了主导参数对湍流火焰结构和化学途径的影响。
报告会现场,互动气氛活跃,在场同学踊跃提问,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青年才俊们就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作了详尽解答,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体会。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本次论坛旨在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开放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面向全球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通过学术交流扩大研究视野,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科建设以及聚集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内外青年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